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
2022-9-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幼儿园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程序步骤
判断伤情→①伤情严重者,现场急救、寻求帮助(打急救电话→送医院→通知家长)
②伤情不严重,园内处理(通知保健医生→处理伤情→通知家长)
2.心脏复苏术实施程序:
①评估伤情。急救者首先需判断伤者神智是否清醒,心跳和呼吸是否停止。可大声呼喊,或用手轻推伤者看其有无反应;摸颈动脉处有无血管搏动;倾听有无呼吸声或面部感伤者呼吸道有无气体呼出。如果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抢救。
②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或两者同时进行。操作方法详见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③判断是否停止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经抢救一段时间后。如果伤者身体开始有活动(如眼球活动及或四肢抽动),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出现自主呼吸,表明心肺复苏术成功,可停止抢救。
3.人工呼吸实施方法:
①判断有无呼吸
将耳贴近伤者的口鼻,或将手放在伤者鼻子附近感觉有无气息,观察伤者胸部有无起伏动作。如没有呼吸,应立即实施抢救。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伤者取仰卧位,将口腔中的异物,如血块、粘液、呕吐物清除,解开衣领、裤带,头向后仰,使呼吸道畅通。
4.实施口对口呼吸的方法。
救助者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托起下颌,伤者的头尽量后仰;嘴紧贴嘴呈密封状,缓慢吹气,直至其胸部隆起。每次吹完一口气嘴离开,观察伤者胸部回落状况。吹气量大小以吹完气后伤者的胸腹部略有起伏来判定,吹气频率为每3秒实施1次。救助者需要反复吹气,直至伤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是救援医生到达。
5.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1)手指抠咽喉法:救助者将伤者头后仰,强行用食指沿伤者的颊内侧深入口腔和咽部迅速将异物抠出。该方法适用于异物堵在咽喉附近者。
(2)手掌背击法:将伤者背上半身倾斜,头向下;救助者一手支托其胸部前,另一手掌连续猛击伤者背部两肩胛间5次,促使伤者咳嗽,将呼吸道异物排出。该方法适用干异物进人气管堵塞呼吸道者。
(3)腹部推压法:又称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者从背侧用双手臂环抱伤者上腹部;一手放在正中线脐上,另一手紧握此手;救助者用力压伤者腹部6~10次,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吐出。该方法适用于异物进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者。
6.意外伤害导致的常见出血类型。
意外伤害常伴有血管破损出血。常见的出血类型有三种即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1)一般动脉出血表现为血液颜色鲜红,血流伴随心跳呈喷射状搏出。(2)静脉出血血液为暗红色,血液流动较缓慢(3)毛细血管出血多为渗出,出血量小。
7.止血的方法。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血管的上端(近心端),将血管压闭,阻断血液流出。
(2)加压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在伤口上用手压迫止血,通常压迫15分钟即可止血,如果仍有血渗透出纱布,可在原有的纱布上再加盖一块纱布继续加压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用止血带扎在伤口上方,阻止血液流出。操作方法:先在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垫上毛巾,然后用止血带扎住。期间,为防止组织缺血坏死应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如果出血已停止,不必再结扎。
(4)一般止血:小伤口出血在清洗伤口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包扎即可。
8.烫伤的分类。
按皮肤受损程度常将烫伤分三度。1度烫伤是指伤及表皮层,局部血管有充血、扩张和渗出液体,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2度烫伤伤及真皮层,分浅Ⅱ度和深Ⅱ度。前者伤及真皮浅层,表现为剧烈疼痛、有水泡。深Ⅱ度伤及真皮深层,疼痛不是太剧烈、有或无水泡、伤处皮肤苍白,愈后会出现色素沉着。3度烫伤伤及皮肤全层,可累及肌肉和骨骼组织,表现为皮肤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愈后留下疤痕。
处理方法:①切断热源,冷却烫伤处。迅速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或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直至皮肤离开水面不再疼痛为止。②冷却处理后用剪刀将衣服剪开。烫伤后不要直接给幼儿脱衣服,也不要用毛巾等物体擦拭皮肤,以免烫伤处皮肤出现脱皮,引发感染。③根据烫伤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理。I度烫伤只需在烫伤部位涂一层烫伤药膏即可,一般4~5天即可自愈;浅Ⅱ度烫伤尽量不要弄破水疱,可涂烫伤膏。一般主张水疱最好是自行吸收、如果水疱较大不易吸收,可等两天用消毒后的针将水疱底部刺破将水放出。皮肤的完整性对机体有保护和防感染的作用。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或烫伤面积较大,在医院处理。
9.学前儿童皮肤擦破、出血或皮下淤血肿胀的处理方法。
(1)如果有出血,出血量不大,可采取指压止血。
(2)送医务室处理伤口。如伤口有污物,先用棉签蘸清水由内向外将污物清洗干净,再用75%的酒精由内到外进行消毒,然后用创可贴或纱布做简单包扎(夏季一般不包扎)。伤口处理的重点是防止感染。
(3)如果伤口较大、较深,在做初步清洗和消毒后用一干净纱布盖在伤口表面,医院做进一步的消毒、伤口缝合及抗破伤风处理。
(4)如果皮肤没有破损,仅出现红肿或青肿,切不可用手揉伤处,让幼儿试着慢慢活动,确认有无大碍。若仅为皮下出血可抬高患部、冷敷24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淤血的吸收。皮下淤血大约需要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慢慢被吸收。
10.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1)安慰儿童不要惊慌、啼哭,安静地坐下,头稍向前倾,减少血液流人口腔引发恶心、呕吐。
(2)用手指压迫鼻翼约10分钟或者用干净的棉球、纸团塞入出血鼻孔。
(3)用冷毛巾敷在前额鼻根部或脖子后面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未能止血,医院医治。
11.溺水的处理方法。
溺水抢救的关键是迅速使气道通畅,恢复呼吸和循环。
(1)疏通呼吸道。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解开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尽快倒出体内积水、让溺水者头朝下,身体放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低脚高呈俯卧位)轻压腹部,让灌入呼吸道和胃里的水流出。
(3)如果溺水儿童停止呼吸和心跳,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拨打急救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