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上火了未必
2020-10-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鼻子出血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上火了,并不太当回事,尤其是鼻涕里带血,出血量小,就更不以为然了。那么鼻出血果真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吗?上海交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杰教授告诉您,有些鼻出血并非小事,需警惕!
鼻出血的多种病因
王杰教授告知,鼻出血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急性的,出血量可多可少,血液呈鲜红色;另一种为陈旧性的,出血量少,血液呈暗红色,比较常见的有回缩涕里带血。临床发现,一般鼻出血量大易引起患者的警惕,患者会立即就医,但对于少量出血,则常被忽视。而事实上,鼻出血背后的病因非常之多,有些疾病还相当凶险,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鼻出血的病因可以分为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
1.局部性的病因:(1)炎症,如鼻炎、鼻窦炎;(2)外伤,如鼻子被撞击了,挖鼻子;(3)畸形,如鼻中隔偏曲;(4)肿瘤,如鼻腔、鼻咽部、鼻窦的肿瘤。
2.全身性的病因:主要是凝血出现问题。(1)血小板异常;(2)凝血因子异常;(3)高血压导致鼻腔小动脉破裂出血;(4)急性感染期,发烧,遭遇了化学物质刺激等。(5)药物引发的,比如心血管病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心梗后需要使用的抗凝血药物,以及一些抗凝血的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也有可能引起鼻出血。
检查需全面
尽可能避免误诊
王教授说正因为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为了避免误诊,一些必要的检查不能免。他曾听说过一起案例,患者因医院就医,内窥镜下显示是鼻中隔前下方出血,之后接诊医生为患者止血处理,不料患者返家后当晚去世了。再追溯患者病史发现,原来患者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降低,当晚回家后发生了脑出血导致死亡。如果当时医生为患者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患者存在血液问题,极有可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这个案例就是提醒医患双方,即便是鼻出血,也要重视全身性的问题。鼻内窥镜、CT、核磁共振、血常规……都是发现鼻出血病因的利器,必要时检查要全面。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王教授指出,根据病因不同,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首先要做的就是排除全身性的疾病,如果有全身性疾病的,那么不仅仅要治疗鼻出血,最重要的是治疗全身性疾病。对于出血量少,且通过检查排除各种问题的鼻出血,如果是鼻腔干燥的,可以给予鼻腔润滑的药物。对于突然大出血的,需要紧急止血,可在内窥镜下查找出血点。如果出血点在鼻中隔前下方、梨氏区,常为血管暴露、扩张、血管瘤引起出血;如果是后鼻孔、下鼻道附近的,常为动脉活动性出血;另外还有嗅裂区、中鼻道反复出血。找到出血点后,可以给予纱布充填、内窥镜下电凝、激光治疗,使血管封闭止血,多数效果还是很好的。但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在就诊的时候是大出血,但到了检查的时候由于血管收缩,检查后一切都显示正常,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重点排查几处可能的出血点,可以将白棉片放置在怀疑的出血点上,过一会儿,看一看白棉片上是否有渗血,如果有渗血就可以确定出血点。对于暗红色的、反复出血的,有淤血块的,或者是血丝涕,回缩涕带血的,一定要先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比如鼻腔肿瘤、鼻中隔偏曲、坏死性鼻窦炎、鼻咽癌等等疾病,如果检查发现有任何一种疾病,都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急性鼻出血时患者可以做的紧急应对措施,即立即捏鼻3~5分钟,一般情况下可以很快止血。不能止血的立即就医。
另外,鼻出血经常发生于儿童,常因挖鼻所致,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子,如果鼻腔感到干燥可以给予金霉素软膏滋润保护,平常还可以给予孩子维生素C的饮食,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鼻出血的情况。
专家简介
王杰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参与处理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各种疑难杂症,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包括耳显微外科、鼻显微外科、头颈部肿瘤外科)的手术技巧。
专家门诊:周三全天(医院南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