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到底要不要掏这么多年你可能都做错了

2021-8-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782745.html

小坊身边不少朋友

都喜欢掏耳朵。

毕竟好好说起来,

这也算是一种国粹!

据说掏耳朵最早发源于唐朝,是皇宫贵族放松娱乐的主要方式。历经千年发展,这门技艺昌盛于“巴蜀”地区,是当地人民休闲的主要方式,到四川不喝茶等于白去。不采耳等于不会享受喝茶。

不过虽然挖耳朵有时是挺享受的,

但也没那么简单!

如果挖得不当,

后患无穷!

耳屎是什么?

耳屎,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它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组成。

不同人群的耳屎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干型和油型。一般来说干型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油型可能会容易积在耳道里。

耳屎要不要掏?

不管你有没有嫌弃耳屎,

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

1

润滑保湿

由于耳屎内脂质的存在,油腻腻的耳屎可以提供润滑作用防止耳道内的皮肤干燥,避免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

保护耳膜

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

3

一定的抗菌作用

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

4

防噪音

我们的耳膜非常薄,很容易被强声波震烈,而耳屎能起到过滤和缓冲声波的作用。

5

自洁作用

耳道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可以自行排出。由鼓膜中心形成的细胞从中心通过耳道壁向外移动,并向耳道的入口移动。耳道内的耳屎通过这种传送带一样的操作,被送到出口。咀嚼和下颌运动也辅助了耳屎不断被运出。

自行掏耳朵,害处真不小

但是很多人都会习惯于自己瞎抠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等工具的。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可不小!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耳屎真的会越挖越多,经常挖就会分泌的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耳屎太多怎么办?

也许你会担心耳屎不挖越来越多怎么办?耳屎正常来说只存在于耳道外部1/3,即使很多,通常也会自己掉出来。

如果耳屎过多,并且没掉出来,一般都是由于外力(例如自己掏耳朵,把耳屎顶进去了)或者实在是自身分泌物过剩又没清理好。

耳屎堆积太多,阻塞外耳道,医学上上叫作「耵聍栓塞」。它的产生,不会受你的性别、年龄、卫生习惯等影响,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一岁顽童,从温婉明媚小姐姐到油腻中年大叔,都可能有。

当耵聍栓塞时,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很大的感觉,可能会在无意中发现耳朵听声音有些小,耳朵有点闷胀不适,有时耳鸣、眩晕,或者进水后耳朵里闷堵疼不舒服。

如果已经出现上述症状,不建议自己用棉签或耳勺深入掏耳朵。医院处理,医院有软化耳屎用的滴耳剂,耳屎浸泡松软后,可以由耳科医生清理掉。

如果平时真要自己动手的话,建议用棉签在外耳道转动几圈就好,不要深入到耳道内部。「油耳」且耳垢颗粒大,可以让棉签蘸上温水,然后在外耳道内轻轻旋转,将耳垢带出,再用耳勺轻轻取出。

话说有多少坊友喜欢挖耳朵的?

举个手让小坊瞧瞧!

来源

BTV我是大医生

编辑

静静

是不是想挖耳朵了?

点一下让小坊看到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anruiguanye.com/bzys/77433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