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个佛系皇帝的后半生
2021-8-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國詩詞美學微刊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公元年,宋太祖开宝八年,腊月。即使是江南,也已是凛冽寒冬,朔风如刀,痛利人骨。唯一“热闹”的是金陵城外的十万大军。他们挤挤攘攘地在看一个千载难逢的笑话。南唐小朝廷的国君,那个本应高高在上的人,如今脱光了衣裳,让人把自己绑缚起来,插上荆条,带着棺椁,挨着雪花,一步一回头地钻进了他们宋军的囚车。他们知道这个亡国之君名叫李煜,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煜,正是从脱下龙袍那一刻开始,成为了真正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初名从嘉,从心顺意、万世清嘉。李从嘉天生一副“广额骈齿、一目重瞳子”的帝王相,但只是父亲李璟的第六子,在“立长不立幼”的封建社会,这个排序与江山无缘。为了避免兄长的猜忌,他从小不问政事,只潜心于经籍乐律,用诗词歌赋,润泽着那些似乎永远不会改变的岁月,乐得富贵,更乐得自由。《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时的李煜,纯净、浅薄,过着悠闲享乐的生活,心里只有男欢女爱的情感。他还不明白命运所赠与的一切,都暗中标好了价码。就在李从嘉准备一辈子吟风咏月逍遥人间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太子病逝了。这时候的南唐被李璟折腾得内忧外患,这个不靠谱的中主大笔一挥,把皇位传给了从嘉,并为他更名为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李璟希望儿子的异相能像舜帝那样光耀千古,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他真是想太多了。从未了解过民生疾苦、政局变化的李煜,懵懂地接过南唐憔悴的山河,懦弱的他只能想到逃避。于是风雨飘摇之际,他躲了起来,躲在只属于他的词界,拥着虚幻的快乐,任外面刀光剑影,烽火狼烟。“几曾识干戈”,不是不曾,只是不想。因而他确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昏君”,日日听歌赏舞,吟诗作画,写下了大量旖旎轻浮的诗词,记录着作为帝王的奢靡生活,如: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他没有反省,没有节制,没有觉悟到处在这样的地位,就不应该再说这样的话,不应该再写这样的词。不但是破国亡家以后没有节制,亡国前的享乐也是没有节制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从他的真纯的深挚的这种无所掩饰的投注和流露来说,他有他可爱的地方。写这些词的李煜,在龙袍之下不过是个任性的孩子,喜欢就拍手叫好,不喜欢就一溜烟逃开。你见他的样子难免有气,却真真恨不起来——又有谁忍心责怪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呢?王国维把李煜归为“主观之诗人”,认为这样的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真性情,就是这种儿童般“天真与崇高的单纯”,是最真实、最宝贵的初心与本我,是让最美好的自己不被环境动摇。64年12月,,.看期一本书yer三十年后,如果世界上还有“坚持”这个词,我希望它属于我,三十年后,如果世界上还有“感动”这个词,我希望它属于你,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平均阅读数康娜
存一份痴心,多几分乐趣康娜V山水闲庭-12-12存一份痴心天地间便多了几分乐趣点击绿色音频,聆听美好王子猷呼竹为君,米元章拜石为丈,朱彝尊嗜书如命,陆羽之茶,米芾之石、林逋之梅,嵇叔夜之于琴,陶彭泽之于菊,周敦颐之于莲,王羲之之于鹅。存一份痴心,天地里的死囚。由于靖安司属下旅贲军的失误,靖安司突然失去了突厥狼卫的线索,陷入一片慌乱之中。这时,靖安司主事徐宾向李必推荐了老友张小敬,并说,在长仍然选择了接受靖安司的任命,为大唐、为长安拼尽自己的全力。在前往长安城的烟花销金之地平康里追查线索时,平康里的地头蛇葛老私下里提出,他可以帮助把张小敬送出长安。只要出了长安城,张小敬就是彻底的自由之身。这条路,可比他背负着朝廷的质疑追查突厥凶徒容易得多,但张小敬拒绝了葛老的提议。后底。而人生中最大的勇敢,莫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正如史铁生所言:“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也许,你会觉得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惧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你终能到达柳暗花明的彼岸。愿你有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守住初心与理想,即使身处幽暗也要活成一束光。向着光亮而生,活出最有意义的人生。▼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