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为良心难安,离开了医疗美容行业
2017-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财经决策第一号:ENNweekly(?长按可复制)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马肃平
生活美容机构当“托儿”,为医疗美容机构拉客,暴利之上,各得其所。
医院的月营业额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却在公开渠道几乎查询不到任何信息。在业内,它们被称为“医院”。
近几年来,武汉、长沙、上海等多地都开展了医疗美容专项整治,严打美容机构“越界”从事医疗服务。
香港女星关宝慧在杭州医院接受微整容。因为暴利,“医院”正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视觉中国/图)
那是一双费力才能睁开的眼睛,有轻微的不对称。
五个多月来,陈诺曾长久地对着镜子,不停问自己:这次整形,做的值吗?
她去找医生理论,但术后咨询总是告诉他:“专家去参加整形学术会议了。”好不容易见着一次,医生说没问题。一群人围过来:“眼睛完美、漂亮!”
8.16万元,这次内眼角和鼻部整形手术,花费不菲。陈诺曾看到网上有两万的报价,有些甚至只有一万。但朋友的一句话就把她噎住了:“这么便宜就在脸上动刀动枪,你也敢去?这里虽贵,但百分之百能做好。”
脸只有一张,陈诺不想冒任何风险。微整工作室的朋友极力撺掇她去一家名叫“禾丽国际”的医疗美容机构,并承诺为她提供内部渠道的价格优惠。口头描述中,这是华中地区当地唯一一医院,在长沙、广州、南昌、郑州等多地设有连锁机构,医生团队由国内整形界“权威”——上海和台湾顶级专家领衔。
“我们非常重视医疗,顾客会有不满意,但不会是普遍现象。”禾丽集团总裁李佳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发现,在国内几大知名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开内眼角的市场均价约在-元不等;假体隆鼻,最贵的不过2.5万元。而经过朋友转手,陈诺的手术价格瞬间翻倍。
为了获取潜在的消费者,医院早已撒下一张大网。从美容院、美发店、美甲店、文绣店,到个人网红、面膜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商,医院源源不断地输送客源。
医院的月营业额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却罕见地低调,在公开渠道几乎查询不到任何信息。在业内,它们被称为“医院”。
“有些地区约80%的医疗美容机构专做渠道。”医美从业者江涛向南方周末记者爆料,医院一般会把收入的50%,有时甚至70%回馈给渠道商。这一说法得到了另外两位受访者的认同。医院和渠道商共生存、讲信义、重效率,联手形成一片医美江湖。
当“托儿”的诀窍
在江涛所在的城市,“医院”力量的壮大,得益于“王贝事件”。年,24岁的“超女”王贝接受颌面部磨骨手术时,因手术部位大出血导致呼吸道梗阻,命丧手术台,震惊全国。事后调查发现,主刀医生并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
政府多次专项整治后,违规的医疗美容广告基本绝迹,当地整容业遭受重创。不过很快,医院就嗅到了“异业联盟”中蕴藏的商机——由于租金、人力成本上涨,美容院、美发店等生活美容机构早就走到了悬崖边,急需更多的业绩增长点。它们没有实力获得医疗机构牌照、招募医生。医院拉客,每月只需开两三个大单就能存活。
两者一拍即合,合作开始了。
南方周末记者以代理商名义进入一个名为“禾丽整形广州武汉区域市场部”的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传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