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你是哪种斑分清类型才能对症下药

2021-8-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很多人可能连自己脸上斑的类型都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好好来讲一讲......

作者:何小建

陈勇军

编辑:谢煜丹

讲色斑,先得讲色素。

我们皮肤的颜色主要由四种皮肤色素组成:

黑素melanin(黑褐色)

氧合血红素oxyhemoglobin(红色)

还原血红素Reducedheme(兰色)

胡萝卜素carotene(黄色)

黑素含量是决定皮肤颜色的最主要因素。它由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等的作用下产生,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生成。个体和种族之间的肤色差异与黑素小体的数目以及它们在表皮黑素单位中的分布有关。

此外,肤色还受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影响。若角质层较厚,则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则显白色。

黑素代谢及影响因素

黑素并不是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皮肤中,也存在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大多数黑素向上随着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脱落,排出体外;少数黑素则是转移到真皮层,被嗜色素细胞吞噬,运送至血液循环,经由肾脏排出。

黑素在生成与代谢的过程可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目前临床研究发现,日晒、日光是对黑素代谢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紫外线可使表皮内的黑素小体迅速重新分布,将黑素集中到日晒部位。因此,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时,应将防晒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2.内分泌系统对黑素代谢的调节较为复杂,有许多环节目前医学上还在继续研究。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可人体中的促黑素细胞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等对黑素代谢的调节与应用存在影响。

3.研究发现,神经因素同样会影响黑素代谢,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疲劳甚至是失眠的状况,将影响人体的神经功能及肾上腺皮脂功能,激发斑的形成。因此,在祛斑美容治疗中,应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并做好心理调节。

4.某些氨基酸与维生素、铜、锌等微量元素、内分泌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炎症性皮肤疾病及创伤都会对黑色代谢造成影响。

5.光敏性食物可增加皮肤对日光的敏感性,诱发黑色素合成,因此在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时应尽量避免光敏性食物,如波菜、木耳、香菇、芹菜、胡萝卜、荠菜、柠檬、无花果等;至于光敏性药物的问题,则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医生医嘱执行。

如何鉴别斑的类型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中的一类常见疾病。虽然大多数色素性皮肤病对健康不会构成重大危害,但有碍美容,由此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影响其工作、学习与生活。根据斑发生的位置,可分为表皮内色素增加、真皮内色素增加、混合性(表皮/真皮)色素增加三种类型。

01表皮内色素增加雀斑

雀斑一般在3~5岁左右就会出现,女性居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

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

颜色为浅褐或暗褐色,斑点为针尖至绿豆大小,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呈散在或群集分布,孤立不融合。无自觉不适症状。

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常有家族史,具有遗传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晒是皮疹发生的必需因素。

雀斑样痣

病因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

雀斑样痣与雀斑的鉴别诊断主要在于雀斑样痣可分布与皮肤任何部位,而不是限于暴露部位。

皮损颜色较深,为颜色一致的褐色或深褐色斑点,米粒至豌豆大小,分布较为稀疏和分散。日晒后颜色不加深,冬季亦不消失。

本病自婴幼儿至成年人各时期均可发生,皮疹持续存在,不会自行消退。无任何不适。

咖啡斑

咖啡斑全称牛奶咖啡斑,为遗传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时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发生。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随年龄增长,皮损可增大,数目增多。

皮损散在分布,为浅褐色、棕褐色至暗褐色色斑,形状、数目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除掌、跖外,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面部和躯干。

若此斑最大直径达1.5cm以上且数目超过6片时,即显示神经纤维瘤的存在。

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角化又称为老年斑,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

开始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而增大,数目增多,直径1mm~1cm,或数厘米,境界清楚,有些损害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呈深棕色或黑色。

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皮损发展缓慢,极少恶变。

脂溢性角化在白种人群中更常见,男女发病率相同。

02

真皮内色素增加

太田痣

太田痣又称为眼上颚部褐青色斑痣,是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蓝色斑状损害。可能与遗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约半数患者为先天性,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有医学资料显示,2/3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眼部损害,而皮肤损害可在10多年后才出现。

主要发生于眶周、颞部、鼻部、前额和颧骨,多为单侧性发生,偶发生于双侧。太田痣极少恶变。

皮损约数厘米大小,颜色可为灰蓝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斑片着色不匀均,呈斑点状或网状,界限不清楚。色斑颜色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在斑中偶有结节表现。

多数患者同侧巩膜有蓝色斑点。

颧部褐青色痣

褐青色痣是一种先天性的皮肤色素性疾病,不具有遗传性。因好发于颧骨又称为颧骨母斑。

多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6~40岁。主要病理特点为在颧部对称分布的直径1~5毫米左右黑灰色斑点,无任何自觉症状。

该疾病曾被认为是太田痣的一个变种,但其实和太田痣在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上均有不同,也有人称本病为获得性太田痣或Hori’s斑。

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痣细胞痣、细胞痣、黑素细胞痣、痣。本病常见,几乎每人都有,从婴儿期到年老者都可以发生。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大小不一,根据痣细胞的组织学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三种,其中皮内痣一般不发生恶变,而交界痣、混合痣的痣细胞具有增生活跃的特性,有恶变的可能性。

至于如何辨别痣的类型,什么样的痣需要提高警惕,如何判断痣的“好坏”这些问题,大家可以阅读之前推送的《身上长这样的“痣”,千万别大意》这篇文章来得到答案。

04混合性色素增加黄褐斑

黄褐斑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多见于女性,一般认为雌激素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慢性酒精中毒、肝病、甲亢等一些慢性疾病。日晒可促使发病。

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

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形状不规则,边缘一般较明显。无自觉不适症状。

斑的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均可加重。

说到这里,对于如何鉴别斑的类型,你get到了吗?目前,临床上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采用调Q激光,CO2激光、皮秒、脉冲强光等医美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剥脱方法,激光祛斑采用一种对皮肤创伤更小的方式来根本性地祛除色斑,所以更安全,效果也更好。

此外,虽说激光治疗发展至今已经是一项成熟安全的医疗技术,但同样的设备,经验丰富与经验不足的医生做出来的效果可以说相差甚远,更别说一些没有经营资质的美容院或私人诊所。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治,关乎“面子”的问题不容马虎。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限于科普教育

你的声音

目前,最困扰您的皮肤问题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anruiguanye.com/bzhl/77433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